2007年11月25日 星期日

選擇正確

毫無疑問,這次決定回香港進修是一個非常正確的選擇。雖然我回來後多次被問及為何不留美繼續進修,一來是自己技不如人,二來是自己還沒有找到自己真正適合的曲風。如果勉強要留美讀上去,恐怕東不成西不就,好命的拿個碩士,不幸的甚麼也沒拿到就被踢回來。

現在的師傅教法跟以前的很不同,以前給老師看,老師都是非常正面的說好呀好,很少直接跟你說音樂上有甚麼可以改進、有那裏可以令作品更流暢、更容易被觀眾接受。久而久之,自己所寫的東西就越來越難,大多沒有想到演奏者的難處。當然,我並不會怪以前的老師,我亦很感激她對我的知遇之恩。沒有她恐怕現在我已經在一家中學任教,進行週而復始永沒止境的工作。

現在的老師,第一堂課就叫我要往外看、認識多點人、讓人家認識你、要開放耳朵、要深思細密……久未逢錯折的我當然來一個當頭棒喝,要好好專注寫作,顧慮周全,也要和其他人打好關係。

打從上星期四開始,一連十天在香港舉行「國際現代音樂節」,全靠老師的名聲,讓我在亞洲各地的大師面前自我介紹時,也可以換來「噢!」一句的回應。當然,老師的名聲只是用來作開場白,後面的就要靠自己。在任何一個行列,我相信行內人只要試探幾句,就知道對方的虛實。我當然也知道自己的底牌,當極其量拿著一隻葵線五的時候,我倒不如謙卑下來,從各位大師口中學到一二。就是如果能偷到一招半式,應該也一生受用。更何況每天都有數十位大師在文化中心大會堂到處走。只要面皮厚一點,那怕不能展開對話。

面皮厚,原來也真的有得著。今天除了用生疏已久的德文單字跟Lachenmann的學生對話了一會,也竟然有機會跟日本作曲大師松本功對話!本來在音樂會裏看見他坐在我前幾行已很心急,後來在中段休息時間更箭步跑去跟他攀談。心情就像一個小觀眾親近偶像一樣。對話過後雖然仍很興奮,但沒想到更興奮的還在後頭——我竟然在音樂會後跟兩位朋友與松下功及他的兩位學生去談天!

(後續)

1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我會叫這是"收復失地"
哈哈

朋友ding